北京时间3月11日,《Dime杂志》的奥斯丁-伯顿对“林疯狂”进行了复盘,并借此为自己此前对林书豪的不敬言论而致歉,并反思职业体育界的一些现象。
我发誓,在“林疯狂”满月纪念日(2012年2月5日,迈克-德安东尼对他说:“上吧,哈佛小子。”)来临前,我都不会再写下关于林书豪的片言只语了。7场精彩的比赛,不会让一个人立刻青史留名,同理,7场糟糕的比赛也不会使一名球员就此和迈克尔-奥洛沃坎迪为伍。我还得观望。
此外,我希望对于这则自勒布朗-詹姆斯和“The Decision”之后NBA最引人入胜的故事,在众多溢美之词和球迷近乎谵妄的迷恋之间,能开启更为理智的讨论,即因林书豪的爆发,而被提上前台的关于职业体育、种族和社会状况的讨论。
我本该做得更好,本该在陷入纷扰、理智和思考之中时,流露出真实的情感和最自然的反应。在这一切都已成为特定文化符号――没错,林书豪已成为文化符号――之时,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本该都保持清醒的头脑。
如果没有一些因素的加成,林书豪的爆发不会被赋予“林疯狂”的高度。没错,这些因素之一便是他效力于纽约尼克斯,而非印第安纳步行者或者孟菲斯灰熊。此外,还因为他是篮球界的异类――一位来自哈佛,身体素质相对并不突出的亚裔球员。毕竟,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身高2.03米左右,接受过一到两年普通高等院校教育,并有一技傍身的黑人球员,才是标准的当代NBA球员。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林书豪的爆发,是一则纯净的、积极向上的励志故事,在当今鱼龙混杂的职业体育界尤为难得。职业体育文化的负面影响,就是不论是球员自己,还是媒体和拥趸们,总会时不时陷入癫狂。
体育记者、TV界名流、电台节目主持人、博客红人以及各种评论家们,无不翘首以盼疯狂的事情的发生。分析比赛是如何赢下的,总不及喋喋不休地讨论比赛是怎么输掉的有趣;关注教练界下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总比不过分析哪位教练坐在火山口上更流行。人人乐此不疲地讨论着超级巨星们在本赛季,或者自由球员市场开启后是否会挪窝,完全无视这种猜测可能毁了本赛季。而对于德怀特-霍华德这样的巨星,我们不是欣赏他们杰出的球技,而是拿着放大镜搜寻着他们的缺陷和不足。
对于我们来说,丑闻总比成就更有市场。
这并不意味着林书豪就此坠落凡间,也不意味着他就不能被冠以NBA救世主的名头,这只意味着我们得以还原作为一名NBA球员的真实的林书豪:一位杰出的,瑕不掩瑜的控卫,遇到了最适合的教练、体系和队友,终于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