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看过电影《胜利大逃亡》的人,一定对影片最后“胜利”+“大逃亡”的好莱坞式结局印象深刻。而事实上,该故事的原型――发生在1942年的“基辅友谊赛”的结果却并不圆满。在那场比赛中,由多名原基辅迪纳摩球员组成的FC Start队并没有按照德国纳粹的要求输掉比赛,而是5∶3战胜了对手,随后他们被送进集中营,全部惨遭杀害。如今在基辅,知道这段历史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记者一路打听,终于在基辅迪纳摩俱乐部和巴比亚尔纪念地搜寻到了一缕当年的气息。
【那段历史】
战争让人窒息,足球成了慰藉
提起当今的乌克兰足球,最著名的当数舍甫琴科和基辅迪纳摩,两者均属于基辅。而在历史上,这里曾有一场著名的球赛,令乌克兰人每每提起,欢欣鼓舞又悲痛万分。这就是著名的“基辅友谊赛”,它的英文名是“The Death Match(死亡竞赛)”。
“这是一个爸爸讲给我听的真实的故事。”2008年,专栏作家威利・甘农写道,“它鼓舞了运动员、电影制作者、孩子、球迷,更重要的是,它鼓舞了整个民族。”
当1941年快要成为历史的时候,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的基辅已经落入德军手中三个多月了。刚从德国战俘营中获释的前基辅迪纳摩队守门员尼古拉・特拉塞维奇在街上游荡时,碰到了面包房老板约西夫・科尔迪科,他曾是特拉塞维奇的球迷。作为当地最大的面包房老板,科尔迪科召集了很多落难的球员在他的面包店打工。
1942年春天,为了让基辅人乐于纳粹的统治,德国人决定在此成立一个足球联盟。科尔迪科也组织了自己的足球队,取名“FC Start”。Start在俄语里是“俄罗斯”的意思,当时很多球队都以此为名。科尔迪科告诉队员:“当我们穿着像苏联国旗一样火红的球衣踢球时,我们能给基辅人带来快乐。我们要告诉法西斯,谁才是不可战胜的。”
【那场球赛】
输球才能活命,他们选择了赢
虽然Start队的队员平时要工作,没有时间训练,但因为其中聚集了前基辅迪纳摩队的多名球员,Start队的实力非同一般。在那个赛季的前三场比赛中,他们分别以7∶2、6∶2和11∶0的悬殊比分战胜了对手。
如此战绩,激起了基辅人的爱国热情,却让纳粹德国坐不住了。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组织一支强大的球队与Start队进行一场比赛,而且必须战胜对手。没想到,由德国空军组成的实力强大的FlakEleven却以1∶5败北。第二天,成百上千的海报出现在基辅的大街小巷:1942年8月9日,两队将安排一场“复仇之战”。
赛前,Start队的队员受到威胁,如果赢得比赛,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但是在家乡父老的观战下,他们没有退缩,半场结束便以3∶1领先对手。“你们踢得很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你们不要赢得这场比赛,我希望你们好好想一想后果。”一名纳粹军官在中场休息时走进了Start队的休息室。
每个队员都清楚,赢球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死亡。但是在足球和生死之间,他们毅然选择了前者。全场结束,Start队以5∶3的比分赢得了比赛。赛后,他们忐忑地离开了球场。
【那种心痛】
遭遇纳粹屠杀,没有一人幸免
在恐惧中度过了一个星期后,Start队的队员终于还是没能幸免于难。一个接着一个,闯入面包店的德国人将所有人都带走了。他们不能以输球为名而杀掉这些队员,只能逼他们承认自己是特工或是情报人员。
1942年9月,除了已经被折磨致死的守门员特拉塞维奇之外,其他所有人都被带到了基辅郊外巴比亚尔附近的希莱兹集中营。最终,Start队的所有参赛球员均在巴比亚尔先后遭到屠杀。而就在一年前,占领基辅的纳粹德国在这里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巴比亚尔大屠杀”:1941年9月28日,犹太人接到命令,于次日清晨集合,接受重新安置。随后,他们被赶往一个沟壑,在交出所有贵重物品后,被迫脱去衣服,十人一组等待被射击。在两天之内,一共有33771名犹太人被射杀。
1981年,这个令乌克兰人振奋又痛心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胜利大逃亡》,史泰龙饰演了守门员特拉塞维奇,而球王贝利和影星鲍比・摩尔也参演了该片。只不过,在重现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时,结局被改成了好莱坞式的大团圆:球队既赢得了比赛,又成功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