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洲的记者来说,赛后的混采区就是跟相熟球员聊天拉家常的地方。但对我们中国记者来说,混采区只不过是一个冷眼旁观的舞台。
每场比赛后,球队主帅都会参加新闻发布会,就比赛中的内容接受各路记者的采访。新闻发布会的内容是通过电视直播的,因此,新闻发布会时没有任何秘密可言的。这一点,混合采访区就大为不同了。混合采访区连接了球场与球队大巴,比赛结束后,球员洗澡整理后,就会通过这个通道上大巴。因此,在理论上讲,每个球员在赛后都要经过混采区。
在混合采访区,记者可以喊住自己希望采访的球员进行提问,因此这种采访更具有针对性和个性。经常可以看到的场景是,媒体分成了几个阵营,往往是一个或者几个记者围住一个球员,大家各自为战。而像我们这些东方面孔的陌生人,球员显然更有戒备心理,说的都是些大路货,远不像跟欧洲记者那样掏心窝子。
混合采访区的采访内容不仅不会被直播,甚至连录播的可能都没有。因为在这里采访,有着严格的采访纪律,而且必须提前申请采访证,欧足联会限制人数进入,并要求禁止拍照和摄像,一旦发现,对不起,直接没收注册记者证,那么你的整届欧洲杯就结束了。不,应该说,你这辈子的欧洲杯都“结束”了,因为有了这样的“前科”,将来想要再申请到欧洲杯的采访证就非常困难了。所以,在混合采访区,球员往往会暴露自己最随性的一面。西班牙和法国赛后,纳斯里对法国记者大爆粗口就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幸运的是,因为申请得早,本报记者获得了这场比赛的混合区采访证,也亲眼目睹了纳斯里发飙的一幕。虽然听不懂法语,但那样火爆的场面也是难得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