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CBA有件大事:「限薪令」可能出台,而且貌似势在必行。「限薪令」的出台,应该是多数CBA球团的想法,希望可以稍抑现在球员薪资膨胀过快的情况,减少球队开支。
「限薪令」的立意很好,但滞碍难行。
限薪问题的本意,是在于不论外援或本土球员,近年来在转会、加盟等谈判时,薪资拉高很多,完全不符合市场需求。但有些球队还追以攀比,形成一种风气,使得引援变成一种追价。这结果当然是大家比价,越搞越高,搞到大家都受不了。所以几个老板开会提限薪,包括姚明也赞成。
「限薪令」的办法是可以提出,但各球队可以变着办法跟你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CBA各队原本就有财力上的不平等,乍看之下好像是要追求一种齐头式的平等,实际上在利于各球团去压低球员价格的方式,各球团对此已本有歧义,而球员更是连点声音都没有,权益也完全受损还不能讲话。
但是光是表面上的限制,有用吗?CBA球员除了表面上与各队签约的金额,还有奖金、各省体育局内的薪资、训练费等等收入,这些帐要怎么算?我若是CBA球队总经理,要挖角球员可以这么做:假定限薪是一个球员100万年薪,而我要以180万年薪挖某球员,我会告诉该球员,签约是100万,奖金另计,不管用什么名目,我就是会给足他180万,即便要另订密约也成,这样既不违反「限薪令」,又不会影响我砸钱挖球员。而「限薪令」就形同一纸空文,有跟没有一样。这不是我想到的事,是每个俱乐部都能想到的事,你用什么法子都抵挡不了。
换句话说,篮协颁布的办法就是废话一句。本来「限薪令」是对一些财力较弱的球队有利,但有些财力弱的球队,往往自身在管理上也较陈旧腐朽。篮协如果想保护这些球团,那么也只是纵容他们继续墨守成规,而CBA真正要职业化更是遥遥无期罢了。
但根本的问题是,CBA球队只能节流,没法开源;说白了就是少花点,但没想过多挣点。不是他们不想开源,而是现行篮协给CBA各队可以开源的地方太少,而限制又太多。盈方刚刚才跟篮协签下合作协议,但CBA各队有雨露均沾吗?还是这一块饼都给篮协吃了?这才是问题之所在。现在每支CBA球队一年的投入都不少于2000万以上,你让他们光卖门票、光靠球场里有限的地贴、中圈的广告位,怎么会够用?球团只能节流省钱,但他们最需要的是篮协给他们更公平的环境,而不是钱都给篮协赚去,CBA连残羹都喝不到。
对很多CBA球队的老板而言,CBA并不是他们赚钱的工具,而是他们做政府公关的工具。他们如何靠球队跟地方政府、体育局来合作,这不在我现在的讨论范围内,但钱不是什么问题,只是花得有没有必要的问题,而有些球队还真把这个收入当做是重要经济来源,篮协该想办法的是替CBA球队解套,仅靠节流省球员薪资,早晚还是挡不了大形势。球队可以不靠CBA赚钱,但一季几千万这样赔,谁受得了?
再说了,球员都是往高处爬的,都是往钱多的地方去的,此乃人之常情。如果部份俱乐部从小就把球员绑着,以登籍在案的方式限制球员出走,薪资一直压得很低,会牺牲掉很多好的球员,同样也迟早要被这个市场环境淘汰。时代已经不同了,CBA不是以前的甲A了,老是在叫其它球队挖角球员的球队,要不要看看原来你给自己的球员是什么待遇?现在每个队都想要成绩,每个队都不愿意放人走,还想挖人进来,大家都有大家的压力。照「限薪令」这样的提法,最后肯定大家玩完。
我个人认为,这次「限薪令」的讨论,不会很快有结果,至少在下一季CBA是不会施行的。但如果「限薪令」的出台,可以使其球员跟球队、体育局之间的关系撕掳明白,彻底规范球员与球队之间的「定型化契约」,这才是正本清源之道。否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到最后还是到无法可治的状态。我支持像NBA一样,提出一个有效的办法,使球员的价格不像暴发户一样的飙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若以粗暴方式直接限薪,并完全站在资方立场不替球员的合法权益考虑,那么还是徒劳无功。
(编辑: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