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进入联赛冬歇期以来,转会市场如火如荼。根据亚足联2009年实行的3+1外援制度(每支俱乐部可上场4名外援,但其中之一必须来自亚足联下属会员)。各个俱乐部都在紧锣密鼓的招兵买马,尤其在寻找韩国籍亚外方面。一时间各种来源的韩国外援转会中超传闻甚嚣尘上。不过相比中超对韩国球员的饥渴,同样处在转会市场开放期间的韩国足坛,对于中国球员的兴趣却格外寡淡。韩国媒体《Naver》针对中国球员在韩国职业联赛转会市场遭到冷遇作出了一些分析。
李玮锋成为中国球员赴韩国踢球唯一成功的案例
韩国媒体指出,2009赛季,李玮峰顺利签约水原三星俱乐部,成为首位效力K联赛的中国球员。之后随着冯潇霆,万厚良纷纷登陆K联赛,分别加盟大邱FC和全北现代,自此开启了中国球员留韩热潮。他们在中国属于个人能力较为突出的球员,共同特点是都有国脚经历。因此这些球员在韩国职业联赛的表现也作为焦点新闻被韩中两国广泛关注。不过好景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自2011赛季,白子健加入大田市民和黄博文转会全北现代俱乐部后,韩国联赛就再也没有出现中国球员转会的消息。本赛季中途,独苗黄博文回国标志着中国球员自此在K联赛消身匿迹。
在韩国媒体看来,所有留韩的中国球员中最成功的范例当属09-10这两个赛季在水原三星站稳脚跟的主力中后卫李玮锋。除了冯潇霆和黄博文,其他中国球员在韩国联赛都没能打满一个赛季。特别是2010赛季被济州联队招致麾下的中国球员阎嵩,连正式比赛都没登过场。
韩国足坛普遍承认,个人技术方面,这些中国球员与韩国本土球员相比不存在任何短板,毕竟他们都接受过国字号球队的考验。单拿李玮锋来说,中国球员完全有实力立足韩国职业联赛。不过诚实性不足成为了他们进取的藩篱。韩国媒体感觉,某些中国球员或许因从小娇生惯养,训练态度懒散,并且对身体状态缺乏有效的管理。另外,有些中国球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强,语言学习困难也成为了他们日常训练生活的障碍。综合几方面因素,大多数中国球员在韩国都没有得到认可。
韩国职业联盟的某位工作人员回忆称:“原来各个俱乐部很信任中国球员个体的技术水平, 而且这些球员起初来到球队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就开始显得吃力,慢慢地就跟不上球队的训练节奏了。即便俱乐部付出很多努力与这些球员沟通,但效果还是不佳,因为他们的心早就飞回国内了。”
除了车范根教练亲自带来的李玮峰,大多中国球员都没有很好的融入韩国的足球环境,都没有充分的证明自己。但让人费解的是,中国球员的身价却一步步走高。所以性价比更高,技术出色,身体更为强悍的澳籍球员逐渐进入了韩国足球圈的视线,而这些澳籍球员也抓住了机会,在韩国职业联赛中崭露头角,这样更逐步蚕食挤占着中国球员留韩的立锥之地,终究亚外名额只有一席。此外,一些财团赞助的K联赛俱乐部引进中国球员的部分目的是为了开拓中国市场,事实证明,这种商业行为并没有为企业收获预想的回报。因此,企业在战略上有所转变,对引进中国球员问题上不会像往常一样鼎力支持。
更重要的一点,由于近几年中超俱乐部大手笔的投入,中超球员的身价水涨船高。能有实力进军K联赛的球员一般都坐稳了球队主力。而这些球员的薪资水平几乎比肩韩国俱乐部的顶薪。一方面,财政吃紧的韩国俱乐部不会把大笔的资金砸在中国球员身上。另一方面,按中国球员的性格也不可能放弃高薪,背井离乡的冒然跑到韩国接受挑战。韩国媒体评述道,中超的泡沫和薪资结构会导致中国的留洋球员越来越少,这必将阻碍中国足球的发展。
最后韩国媒体预测,2013赛季,在韩国职业联赛的赛场上不会出现中国球员的身影,直到现 在都没有传出哪支俱乐部有意中国球员的只言片语。中国球员以往给韩国足球圈留下的印象 也使得韩国俱乐部在操作中国球员方面显得异常慎重。韩媒断言,这种情况得不到改观,今后韩国足坛再难见到中国球员。
(编辑: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