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NBA新秀首次回到家乡打球时总会有些紧张和兴奋,但开拓者控卫利拉德却不是这样。北京时间1月12日,这位小个子第一次以NBA球员身份重返出生地奥克兰,在家乡父老面前打球,并没感觉有什么特殊。
话虽如此,利拉德却憋足了一口气。最终,他砍下职业生涯单场新高37分,却还是未能帮助开拓者赢球。不过,这场比赛已经足以让利拉德以及他的所有亲朋好友满意。不仅是因为高分,更是因为利拉德展现出来的那些可以代表奥克兰的精神―――坚强、勤奋、无所畏惧。
家乡让他无所畏惧
实际上,早在这场比赛开打之前一周,就有不少记者问利拉德回到家乡面对勇士感觉如何,他始终都摆着一副扑克脸,似乎不太愿意触及这个话题。“我觉得没什么特殊的,大家并不了解我,如果让我说‘哦,是的,这很特殊’确实需要遇到一些真正特殊的情况,”利拉德说,“我参加选秀的时候,家人都在身边,我被选上了,那很特殊。对我来说,打勇士并不特殊。打国王的时候我也回过家,并且见到了所有人。从外人的角度来说,可能这次看上去有些特殊。”
即便如此,利拉德还是坐在开拓者训练馆的看台上回忆了他与家乡的往事。
利拉德出生在奥克兰东部的布鲁克菲尔德,至今他的大部分家人依旧生活在那里。布鲁克菲尔德几乎是一个被现代化快速发展淹没并且被时间遗忘的小地方。虽然勇士主场甲骨文球馆近在眼前,但对布鲁克菲尔德来说就像远在天边。利拉德说:“我不是一个朋克,我不怕任何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我不怕任何人。因为我已经什么都见过了。”
听到利拉德用“酷”这样的字眼描述奥克兰的时候,多少会感觉有点奇怪。因为,一个个带有拉链的装尸袋早已说明那里是全美最危险的城市之一。了解美国的人都知道,奥克兰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这里的橄榄球队异常勇猛,这里的警局丑闻也比其他地方更多。
“奥克兰街头可不是开玩笑的地方,从这里出来的人有些不同,”生在奥克兰的加里・佩顿说,“利拉德身上有很多痞气,这就是我喜欢他的原因,现在他也把这种东西从奥克兰带到了NBA。”
利拉德在奥克兰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他的撤步跳投和后转身上篮,这让他在NBA大放异彩。与此同时,奥克兰还教会了利拉德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坚强,比如勤奋。
利拉德绝对是个顽强的小个子。当教练把球像子弹一样扔向他的胸口时,利拉德从来没有退缩。当教练把他从众多朋友中叫出来点名批评时,利拉德也不会畏惧。因为,这对一个来自布鲁克菲尔德的男孩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孩童时代偷过篮球
霍华德・冈贝尔发誓,利拉德至今依然欠他一个斯伯丁篮球。
上世纪90年代,冈贝尔在艾拉・詹金斯娱乐中心工作。附近的孩子们可以去那里打球,中心专门辟出了两个会议室大小的地方。
利拉德跟着父亲休斯顿・利拉德、母亲吉娜・约翰逊以及哥哥小休斯顿・利拉德一起住在距离娱乐中心几公里之外的平房里,但经常去住在布鲁克菲尔德中心的奶奶家玩,那个娱乐中心就在奶奶家所在街道拐角处。每个周日上午,冈贝尔都会准时在9点打开娱乐中心的大门,利拉德一定早就等在门口了。
直到现在,冈贝尔都很难相信,当年那个又瘦又小的小男孩能进入NBA,并且成为年度最佳新秀的热门候选人。“太疯狂了,令人难以置信,”冈贝尔说,“以前我经常向外赶这孩子,他还曾偷过我的篮球。”
那时候,利拉德很想在娱乐中心上场打比赛,但球场大部分时间都被承认或者大一点的孩子占用,小孩子根本就没机会。于是,很多孩子都转而去其他房间打游戏,只有利拉德依然留在场边看别人打球。如果感觉手指发痒,利拉德就会在场边苦练左手运球或者在场边篮架前投投篮。
当然,利拉德也经常与哥哥单挑。因为个头太小,利拉德根本就防不住哥哥,但他却从来都不认输。今年已经26岁的哥哥说:“他无所畏惧,我的意思是,这孩子什么都不怕。他一直就是这样,小时候也是。”
利拉德的好胜心不仅体现在球场上,也体现在其他很多方面。上初中的时候,他在网上发现所有队友都在谈一个来自奥克兰的孩子登上了全美球员排行榜,但那个人不叫利拉德。
“我记得在七年级的时候,我开始真正在乎输赢以及是否有别人比我更出色,”利拉德说,“当我们关心这些东西的时候,我想就会认真起来。每场比赛,我都想击败对手,然后去看看那个排名,看我是否登上了那个榜单。”
现在,利拉德的传奇经历已经成为当地流传的励志故事。冈贝尔说:“他比任何人都更努力,这可以激励其他孩子。”
高中时代两次转学
其实,利拉德少年时期的篮球教练雷蒙德・杨当初很不看好他,这位基层教练说:“不,这孩子那时候没那么好。他能得分,但不能防守。”
利拉德希望获得承认和尊重,但他必须通过努力才能实现愿望。这些,利拉德都做到了。
雷蒙德・杨在某个学校里租了块场地带着孩子们练球,中央空调根本就不管用,有时候就连场地的灯光也不亮。当然,就更缺少像样的训练器材了。所以,雷蒙德・杨有时候从外边捡来几块旧砖头,让每个孩子在练习防守动作时手上都拿一块砖头。如果有谁胳膊弯了,全队所有人都必须跑圈。如果再有第二个人的胳膊弯了,孩子们就要绑着沙袋练滑步。
“两个小时的训练,他会对我们大喊大叫,喊每个人的名字,用力传球给我们,球会砸到大家胸口上,”利拉德说,“那有点疯狂,但我们都不觉得他疯狂。”
经过苦练,身高只有5英尺5英寸的利拉德进入阿罗约高中并且进入主力阵容。不过,球队换了教练之后,他就失去了位置。
后来,利拉德选择转学,进入圣约瑟夫圣母院高中,基德曾在那个学校上过学,但利拉德却没有像基德一样在这座教会学校获得成功。向来沉稳的利拉德在谈到那段经历时突然提高了声调,显得有些激动。因为防守不力,利拉德几乎没有获得过什么出场机会,至今他都对此耿耿于怀,决定再次转学。
圣约瑟夫圣母院高中篮球队主教练唐・里皮说:“他一直在努力,当时他离开学校的原因之一就是未能获得多少出场时间,但这让他更努力地去器官训练并且变得更好。”最终,利拉德进入家乡学校奥克兰高中,这才算是找到了一个释放自己的舞台。
一年夏天,雷蒙德・杨带着球队去打比赛的时候,把大家叫进酒店房间开最后一次会。他看上去很平静,但说完话之后,却让每个孩子都感觉无地自容。雷蒙德・杨把最严厉的训斥留给了利拉德:“你打得不努力,训练不努力。你有打大学篮球的潜力,但甚至都不能为我打球。”
时隔多年,利拉德回忆说:“他说我有可能成为一个NCAA一级学校的球员,这就是我希望听到的全部。从那时开始,我就不停地问自己,我还需要做什么?”
现在,利拉德已经成名,但他最感谢的还是以前那段艰苦岁月。“我在奥克兰东部长大,那里的生活很难,”利拉德说,“不过我知道成功来自挫折,所以我才能做自己的事情。”
(编辑:木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