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认识刘炜,但他是中国男篮里,背黑锅最多的一个球员。从姚明时代一直到现在,很多评价,对他来说根本是不公平的。
刘炜一直是上海队的主力控球后卫,同时也是中国男篮的主力控球,是CBA唯一一位得分超过7000分的后卫球员。从2002年开始,他就是中国男篮队的主力控球。不管外界怎么批评,当年说陈江华是2008年给姚明传球的后卫,结果还是刘炜在传球,连2012伦敦奥运都过了,刘炜还是不动的先发控球;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张庆鹏、刘晓宇、郭艾伦等等一干老中青后卫,都没能取代他。而每当谈起中国后卫的实力,刘炜就有背不完的黑锅。
讽刺的是,他还是现今中国最好的后卫。平心而论,这十年当中,唯一一个比较能拿得出手、打国际赛的角色,其他人都算了吧。
以一个客观看中国篮球的立场来看,刘炜的组织能力,放在国际上只能算普通,谈不上好,但也没坏到那去。换句话说,刘炜的特点并不明显,不能说特别出色,但说大的缺点,跟亚洲其他球员比较下也没太离谱的问题。他给我的印象就是「稳」,而且自身有相当的进攻能力,比较像欧洲风格的后卫,有相当程度的杀伤力。更难得的一点是,放眼中国本土后卫中,能真守得住他的人,我还真没见到。
但为什么他会背那么多黑锅呢?
错就错在,太多的批评者,对中国的后卫能力,没有太多的认识,甚至没有足够的信任,致使中国的后卫球员越来越没有信心。再加上有些比赛中,出问题的都是后卫,被打爆、过不了半场、破不了包夹…等等,所以大家对中国后卫的印象分数就降低了很多。
从我早期开始看中国男篮的90年代开始,后卫才是主宰球队的力量。但是自王治郅、姚明、易建联等一出现,中国后卫的功能被严重弱化,变成配合内线大个子打球的角色。对他们的要求也变弱了,首先是要求投篮准,然后能运球不失,在历经许多的教练调教后,中国的后卫们大都变成了角色球员,本身的积极主动性就变得比较欠缺。当他们像小媳妇一样的打球时,当球队表现不好,不会有人去怪姚、易、王,结果问题全回到了后卫身上。我从来不认为中国后卫是有多差,只是没有给他们应有的地位与认识,从球迷到教练,很多人都是如此。
当有很多球迷问我,如果台湾的控球后卫配上大陆的锋线,中国队会变更好吗?对此,我是很不以为然的。因为台湾的教练会给予控球后卫非常大的发挥空间与战术支配权,大陆会吗?如果不会,有什么理由两者结合会更好吗?而李学林在北京队的成功,很大一个因素是北京队本来就是把战术支配权交在后卫手上,使他们可以正确认识后卫的价值。然而,如果李学林到了别队,能否也有这样的表现就很难说了。
33岁的刘炜,目前还活跃在第一线,可以说是中国篮球对于后卫后备人才培养的失败。1980年出生的他,跟姚明、台湾的陈信安、日本的田卧勇太、卡塔尔的亚辛,都称得上是亚洲篮坛当年出来的一时之选。现在中国长城中,易建联还算年轻,后还有王哲林接棒。而谁接刘炜的棒?这恐怕才是个大问题。
(编辑:木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