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9日八一队主场与青岛男篮的比赛成为了迄今为止本赛季CBA最大的闹剧,裁判在关键时刻对于主队一次较为有利的错判催生了CBA历史上有关裁判最重的一纸罚单。1月19日,北京主场与新疆的比赛,北京主帅闵鹿蕾在暂停时那句“不行就奔篮去,裁判对咱们有利”的言论再次将“CBA主场哨”的问题推至风口浪尖。
休赛期就已打点好裁判
“主场哨在一定程度上是避免不了的,这和黑哨、假哨是有本质区别的。”《解放日报》资深记者严子健谈到了自己对于CBA主场哨的看法,“主场哨的确存在于CBA赛场,面对主场观众的压力,每场比赛总会出现一两次对于主队有利的哨声。”而闵鹿蕾在电视转播话筒中那句“裁判对我们有利”或许只是主队利用“地利人和”的冰山一角,只是闵指导的这句话被电视转播捕捉到了而已。
自1995年CBA正式创立以来已经有18个年头,迄今为止最重的罚单便与“主场”有关。1998至1999赛季,篮协给出了“取消四川男篮整个赛季成绩,直接降级”的处罚,原因是四川男篮当年两次违反“天条”,一次是1999年3月3日,四川主场和山东的比赛,计时器错误让比赛少打了3分钟;另一次是1999年3月7日,在对阵吉林的比赛中,把吉林队的一个三分球记成了两分球。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主场球队在计分器和计时器上做手脚的方式就此作古,诸多俱乐部开始转而做“裁判工作”,据2006年某江苏媒体报道,CBA裁判收受主场球队“红包”的情况普遍存在,5000元是一场比赛的“行价”,而重要场次“红包”甚至达到5位数。按照著名篮球评论员苏群说法,“CBA主场哨问题一是泛滥,二是由来已久。”苏群特别指出CBA球队的裁判打点工作其实早在CBA漫长的休赛期就奠定好了,“猫有猫道,鼠有鼠道,球队早已在漫长的休赛期做下人情,赛季开打只等回报就行。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敢说每个俱乐部都有 招待费 ,但很多俱乐部都有这笔预算,且数额巨大。”
“其实说实话,CBA里的17支球队谁也别抱怨,所有球队都吃过亏也都占过便宜。”著名篮球评论员杨毅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可以说,主场哨的出现次数数不胜数,一是因为中国文化便是如此,无论谁都想利用一些因素占些便宜;二是CBA现在都是业余裁判,没有更好的管理体制对其进行约束;三是篮协的一些做法间接地提高了裁判出现错判的性价比,多年来公开处罚的就两个裁判,很多都是内部处罚但没有进行公示。”
应加大错判处罚力度
在本赛季前23轮联赛中,山西队主场胜率约79%,客场仅为30%;新疆队主场14胜2负,而客场仅为3胜8负;八一主场胜率约为73%,而客场则是23%;浙江广厦主场胜率达到91.7%,然而客场却只有可怜的16.7%。篮协前掌门人李元伟在微博的一句话或许对这样的数据作出了一个注解,“试问,哪个主场不占点便宜?哪个客场不吃点亏?赛场正气不足,潜规则盛行,这才更令人担忧啊!”
为了解决“主场哨”的问题,篮管中心陆续出台了不少措施:裁判出差,不能和主客队见面,由赛区所属体育局负责接送,并单住酒店;在住进酒店之前,技术代表、裁判互相不能见面,球队则更不知情;赛场安排监评员,每个哨都要如实记录正确与否,以及记录漏哨和补哨……这些都是篮协为了尽可能避免“主场哨”出现而采取的措施。对此,杨毅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篮协应当建立一个核心小组,这个小组里应该有老资格的裁判、资深媒体人、退役运动员,一旦出现存在争议的比赛,这个小组就应对争议判罚进行核准。”此外,杨毅认为应提高裁判错判的“成本”,“裁判出现错判,尤其是改变比赛结果的判罚,都应该接受公开处罚。提高其错判的成本,并且加大处罚的力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主场哨 的出现。”
(编辑:木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