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冬令营开营的日子。在过去的10年里,每年冬天,来自全国高校的多支篮球队伍就会聚集在一起,为即将开打的联赛厉兵秣马。只是今年,冬令营的气氛和北京呵气成冰的天气一样,寒意逼人。
冬令营的开营仪式上,CUBA的组织者一次次地对那些热爱篮球的大学生们说:“CUBA,我们同在”。但是就连他们也不知道,原定于3月开打的第十五届CUBA联赛,还有没有可能如期打响……
“夺子战争”愈演愈烈
其实就在24日冬令营开营之前,CUBA就已经“火”了。“火”的原因是今年1月5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大体协)在西安召开了会议,对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会(大篮协)进行了换届改选。而换届的直接结果就是,由大篮协运营了17年的CUBA很可能因此改弦易张。
24日的冬令营开营仪式上,大篮协方面痛斥了大体协的做法。按照他们的说法,这种换届改选是“强行”的,因为大篮协的主席、副主席会员院校当时均未参加,而且到会人员“不足大篮协会员院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对于大体协在换届会议上对大篮协的种种指责,大篮协也都一一给予了驳斥。
这样一来,大体协和大篮协就形成了剑拔弩张的对垒之势。大体协方面认为,作为大篮协的上级单位,他们有权收回CUBA这个“国有资产”。而大篮协则坚持,CUBA十几年的发展,都没有得到大体协的任何扶持和帮助,甚至大篮协本都是相对于大体协独立存在的,只是因为种种规定的限制,才不得不以“分会”的名义“求存”。
未来规划存在分歧
2010年,在中国经济商务协会、中国品牌价值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体育品牌商业价值百强名单中,CUBA位列第87,是百强榜内唯一的高校体育赛事品牌,品牌价值达到10亿人民币。而CUBA执行主席张宁飞则豪言:“如果我们的造血通道全部打开,我个人认为CUBA的价值远远不止10亿,达到上百亿都有可能”。巨大的潜力,显然是CUBA成为“香饽饽”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大体协一直以来都在运行着另外一个大学生篮球联赛――CUBS(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与CUBA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但是CUBS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一直不如CUBA。大体协方面此前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计划将CUBA打造成CUBS的下级联赛,这显然是大篮协方面不能接受的。
有消息称,一个“重量级赞助商”正在与大体协展开积极谈判,有意将CUBA“拿下”,从而覆盖各个级别的篮球联赛。这意味着,CUBA有可能“吊来”肥约。但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CUBA执行主席张宁飞透露,他们一直坚持不出售冠名权、不接受烟草广告。即使CUBA每年的运营成本高达2000万元,每年的“亏空”也上千万元,他们都不曾想过向这个底线妥协。这么做,既是出于做大品牌的长远考虑,也是要保护大学生联赛的纯净。CUBA担心一旦运营权被大体协收回,就会违背他们的这些初衷。
可以说,大体协和大篮协对于CUBA未来的规划和定位都存在分歧,这基本堵上了他们合作的路。
成熟联赛或停摆
对于来参加冬令营的球员、教练来说,谁来当“妈”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后的联赛该何去何从。按照惯例,每年的CUBA联赛都将在3月打响分区赛。但是在大体协的工作计划上,这个日期已经被推迟到了9月。大篮协方面则也表示,他们现在希望大体协方面能与之沟通、商议,为事情的解决找到途径。对于未来,他们只能“根据事态发展来做决定”,并不排除联赛停摆的可能性。
而这场争执对于联赛的伤害已经不可避免。据悉,今年就有部分球队报名参加冬令营,却因为“不言自明的原因”而未最终到场。往年联赛的赞助额能达到上千万,但是刚刚培育好的市场,却因为如今的风波遭遇冰冻――赞助商都在观望,新赛季联赛即使开打,收益也将大幅锐减。
更令人尴尬的是,CUBA这个被广泛认知的联赛,却没有受到商标法的保护。因CUBA和古巴的英文拼写相同,现在无论是大篮协还是大体协,都无法完成对这个商标的注册。在两者打得不可开交之际,这个问题更是被无限搁置。
(编辑: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