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曾听到雷声隆隆我不曾见到闪电划过但我知道上帝改变了我的生活驱除了我旧日心头之痛我已重生,心怀感恩心知我已获自由心中所有喜悦皆是神之赐予……若说詹姆斯是皇帝,帕特・莱利便是皇帝的老板。
“老板”时常会将自己欣赏的音乐、诗歌推荐给“国王”,包括这一首名为《神带走我所有的痛苦》的赞美诗。歌词伴着旋律第一次在莱利耳畔拂过,一个人的影子就在他脑中浮现:“这歌词,写的不就是勒布朗嘛。”
这歌词,的确与身着热火战袍的詹姆斯有某种契合。莱利与詹姆斯相处不过两年半的时间,带走詹姆斯所有痛苦的并不是上帝,却是他本人―――至少在莱利看来如此。
若说2010年詹姆斯版的“决定”,莱利是幕后的缔造者,那真正将二人的心系于一处的,还得说是2011年总决赛的失利。时至今日,莱利还依稀记得那年夏天,詹姆斯是如何将自己“囚禁”在幽暗的角落的。
“在那两三个星期,他仿佛将自己藏匿在幽暗的角落,选择孤立、休眠,”莱利回忆道,“不经历这一切,不知道滋味如何。但这些痛苦对他来说足够了。我相信,在他经历过这一切之后,没有什么能把他摧毁了。他曾经跌到过人生的最低谷,可你看看现在的他呢?”
2012年的常规赛、总决赛MVP、总冠军和奥运会金牌集于一身,再加上本赛季数项创职业生涯新高的数据,一次次刷新各项逆天的纪录,带领热火在东部一路高歌―――莱利的那个问题,本也不用求得回答。
在莱利眼中,詹姆斯能如此驾轻就熟地掌控比赛,已然超脱了多数篮球运动员的境界了。他眼中的詹姆斯,与战场上的士兵一样“训练有素、游刃有余、执行力强”;但詹姆斯绝非普通一兵,诸如“优秀”、“伟大”这样的形容词,更多地凝结在他信手拈来的神来之笔中。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轻佻随意(frivolous)―――我这么说不含贬义,”莱利说,“我相信2010-11赛季的那些失败,以及他之后的自省、教训,才最终锻造成如今的他。这一切能把他带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不管是比赛中,还是处事方式上,他都更加成熟。看他打球也成了一种享受,完全超乎了其他球员的表现。这样的表现我们
已司空见惯,几乎成了他自身的一部分―――一种习惯。但我知道这一切并非唾手可得,我将之称作‘习惯’之时,并没有否定他的伟大。但是伟大之于他,却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属于他的习惯。当一个球员达到他这样的水准时,只会不断地给自己抬高标准。”
在莱利眼中,詹姆斯的“触底反弹”,首先是源自他在场上,对胜利的那份“贪婪”。
“你们观察过勒布朗第一节、甚至是比赛前的样子吗?”莱利问道,“他对于比赛的准备是如此充分。他从不会让机会随风而逝。在场上,他是个极贪心的人,永不满足。从比赛一开始,他就想要把节奏带起来。”
还有一种“贪婪”―――詹姆斯如海绵一样不断汲取的劲头,让他更加可怕。
“有许多东西让我大开眼界,但这一次却全然不同,”莱利这样形容詹姆斯,“我觉得勒布朗身上的一些特质,人们并没有看到。他有可能比任何一个球员都要聪明,甚至是最聪明的。他看过历史上所有优秀球员的比赛录像,潜心研究过他们,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经验。最后,他成了篮球场上的集大成者。他有6尺9寸的身高、260磅的体重,再从每位球员身上都学到一点―――于是就造就了历史。他汲取了每位球员身上的菁华,对球的掌控却比每个人都好。他掌控比赛的方式,我们见所未见。运动能力惊人、体格强健、力量十足―――这样的爆发力,在别人身上是不可能瞧见的。”
对于詹姆斯这样吸收、消化、进步的过程,莱利更愿意引用传奇教头迈克・伍登的一句话形容―――“所谓学习,只有在完全了解你之所学后,方才算数。”“也许你的收获莫可名状,但你本人的效率却悄然提高了一个层次,”莱利总结说。
换言之,能给自己带来改变、蜕变甚至救赎的,也只有詹姆斯自己。
那首赞美诗的终章,让莱利觉得与詹姆斯的心路历程更加贴切―――
我并不自封为最好的圣人但我与往日已截然不同如果神能让我改变他便能做任何事情正是神之爱让我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充满奇迹与幸福远离伤痛与纷争
(编辑:木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