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日两国篮协对中国归化选手李明阳(杉山美由希)的归属权争议,国际篮协经过长期调解,最终作出仲裁决议:日本篮协支付罚金,Chanson化妆品队需向中国篮协支付约200万日元的补偿金,允许李明阳注册参加2013年日本女子篮球联赛。当她年满21周岁后,如果能够取得中日双方篮协共同认可,她可以代表日本成年队出战国际比赛。
日前,中国篮协已经发表声明,拒绝接受国际篮协仲裁结果,也不会为李明阳开具澄清信。这也让她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归化选手的先行者,同样曾经效力于日本Chanson化妆品队的原辽宁女篮球员李莎莎(川村李沙)的过往经历,很可能成为李明阳可预见的未来结局。
川村李沙,本名李莎莎。1982年2月1日出生于中国辽宁。10岁开始接触篮球,在辽宁青少年组比赛中暂露头角。从1999年起,代表中国多次出战青年组国际赛事,并于2000年7月加入辽宁职业女篮。2001年由于受伤,不得不告别篮球赛场。
2003年,伤愈后的李莎莎被Chanson化妆品队邀请赴日。当时Chanson化妆品对她作出保证,许诺给予她Chanson社员的身份,在2年内帮助她办妥入籍手续,获得日本W联赛参赛资格。即使将来退役后,也可以凭借社员资格在公司内任职,得到未来生活的保障。但出乎意料的是,入籍手续的办理用了6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由于不符合日本篮协对于选手登录的规定,李莎莎在日本陷入了无球可打的窘境。2006到2008年间,李莎莎曾回国效力于山东及云南女篮。2009年回到日本读书并终于如愿取得日本国籍,更名川村李沙。凭借W联赛中的出色表现,她于2010年3月入选日本国家队,获得了代表日本参加世锦赛的资格。但是根据国际篮协的相关规定,未满21岁且参加过国际青年比赛的球员,更换国籍代表其他国家参赛时,必须取得原国家篮协的正式认可。由于中国篮协拒绝为川村开具澄清信履行相关手续,日本篮协取消了其日本代表的身份。
2011年2月,Chanson化妆品队发表声明,不再与合同即将到期的川村李沙续约。2011年11月,川村委托东京法律事务所,一纸诉状将Chanson化妆品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该公司撤回对她的不当解雇决定,恢复她作为公司社员的应有待遇。川村认为,由于公司未能履行当年“2年内入籍”的承诺,才导致自己在21―27岁这段运动员黄金年龄中无法参加日本职业联赛,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及精神损害赔偿,总额约1500万日元。另外公司必须按照当初的约定,为自己提供退役后生活保障。2013年3月7日,据日本媒体报道,川村与Chanson化妆品公司达成调解协议。Chanson开具转会证明,允许她自由转会,并支付一定数额的补偿金,但具体数额没有对外公布。针对这起诉讼案,在日本2CH等网站上,日本篮球迷们普遍对Chanson化妆品的行为表示了不满和愤慨:“凭借经济诱惑把球员骗到日本,然后觉得她已经没用了就毫不留情的解雇。而且连一个正式的退役采访都没有,一纸声明就把人打发掉。这也太残忍了,人权在哪里啊”
可以说,由于文化的不同,语言关难过以及相关规则上的冲突,中国球员的海外归化之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前有中国篮协挥舞着规则大棒拦路,后有海外东家过河抽板人走茶凉的冷漠,还要忍受中国传统观念的种种非议。但从李莎莎到李明阳,仍然有一个又一个的球员甘愿顶着压力漂洋过海远赴异国他乡,这一现象中深层次的原因是值得思考的。在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用所谓“爱国”牌和行政手段来粗暴压制球员的个人选择已经没有意义。如何在制度上和人文层面上给予球员更多的关怀,不要让更多的“李莎莎”和“李明阳”流失海外,这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编辑: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