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决赛第四场,热火的“一大四小阵容”再次显灵―――不但以牙还牙在客场大胜马刺将总比分改写为2比2,还在韦德、詹姆斯发挥的同时,逼迫马刺雪藏斯普利特、打乱整个轮换阵容。一如去年总决赛的翻版,“迈阿密篮球”不但帮助他们逆转颓势,更让他们底气十足。
小球不但给他们的比赛带来更多空间,也让他们在和马刺的对弈中,尽快进入简单直接的“底牌对拼”。
最强阵容,最后豪赌
第四场,热火用迈克・米勒取代海斯勒姆打首发,摆出经典的“一大四小”阵容。
“我们喜欢迈克呆在场上,他让我们有更多空间,让对手不能掉以轻心,而且他的防守和篮板也非常棒,”第四场比赛火力十足、重新杀回的韦德说,“但说实话我认为(变阵)没有那么大的冲击力。我们打得好,是因为每个人都充满危机感,我们处于麻烦中!我们甚至都可能没法回到迈阿密了!所以,这种‘一定要拼’的态度才是关键,无论谁在场上。”
一如韦德所说,第三场的数据上压根没有“米勒时刻”―――他上场21分钟得到0分,上半场还差点被尼尔领衔的马刺外线群逆转;但米勒进入首发,不但是热火“表明态度”的细节,更是他们一系改变的开始。
米勒进入首发,打替补的海斯勒姆专注于博什的替补,并多以防守、篮板、肉搏等纯蓝领的姿态示人,拿手的中距离跳投都不要了。他的能量和“危机感”更多体现在身体对抗上,只用了10分钟就拿到五次犯规,虽然犯规不能带来得分、还要送分,但也让邓肯和马刺内线体力消耗明显,热火也以41比36赢得篮板球。
海斯勒姆之外,“鸟人”安德森也遭遇降级,他的上场时间都交给了巴蒂尔,后者经历前一阵的低潮后,不但迎来新机会,他给斯普利特的盖帽,以及攻防两端造犯规、造失误,都让他找回了自己的节奏。
热火也是。
除了米勒,雷・阿伦的出场时间和出手次数更多,三巨头也呈现“透支”硬拼的姿态―――类似的细节,实际上也像是他们“找回自我”的尝试,去年季后赛、本赛季初期、27连胜期间、乃至总决赛第二场那波33比5攻击波时的人员搭配、打法、节奏、造犯规……
被逼到悬崖边的热火,不但激发出了最高的斗志,也像豪赌一样把自己拥有的、曾经拥有的东西都拿了出来。
无论是比赛之后,还是第五场前的采访,斯波尔斯特拉和热火三巨头都认为:第四场是他们近期少见的好球,危机感带来改变的需要,而比赛中的投入,又让一系列的改变转化为优势、心理优势。
就像去年总决赛第二场,热火凭借巴蒂尔打大前锋的小个阵容在雷霆主场取胜,不但扳平了总比分、夺下主场优势,更是让雷霆乱了阵脚、从此滚雪球至输球:马刺第四场斯普利特和吉诺比利的低迷,和去年帕金斯、哈登的遭遇颇为类似。
简化比赛,头牌血拼
总决赛前三场,伦纳德、格林、尼尔等角色球员先后爆发、琳琅满目,美国媒体和马刺队员都以“波波维奇的棋局”比喻。
有趣的是,马刺的变阵和布局,大家普遍认为是“波波维奇的魔法”;而热火的小球革命(包括第二场的攻击波),都被认为是“三巨头证明身价”。
好在,斯波才不在乎。一如他拿到27连胜、联盟最佳战绩而在年度教练评选中落败后的态度。“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明白这才不是什么棋局对弈,这就是篮球比赛!”面对和波波维奇的对抗、对比,斯波同样打算另辟蹊径、占据主动,“就看你能否赢下这种激烈的比赛。没错,系列赛永远在改变,我们也必须不停地调整,同样的事情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竞争是系列赛的主题,也是我们经历过的那些系列赛的主题。”
看得出来,斯波不但没有接过“对弈”的话题,同时并不避讳他被低估的现实,还会更加凶狠、直接而“耍赖地”,使用他的王牌―――像韦德那句“没人记得伤病或低迷,大家只会记得总冠军。所以,归根结底,我们就是为了赢”。
斯波的态度,以及答案,甚至也一定程度上“征服”了媒体,特别是一直对其有所看低的迈阿密媒体,一位热火随队记者发推特说:“这是斯波本赛季最发人深省的13分钟(采访时间)。”
斯波这两年的尝试,不但被众多媒体和“传统篮球”唱衰,甚至没能得到莱利的全力认可。热火随队记者透露后者一直希望找更大牌内线、季后赛倚重内线,但斯波希望继续自己的体系―――如果热火赢下冠军,斯波和迈阿密篮球不但对外颠覆传统,对内也是一种自我证明。
就像俗称的“一力降十会”,就像职业篮球的“简单粗暴”才是他们强于业余篮球的细节,热火的天赋、技术储备、几年间的磨合,当真不需要、不应该打得那么复杂而充满变数。热火和斯波终于在危机中找回“迈阿密篮球”―――以天赋和态度为基础的“简单篮球”。
哪怕继续跟着“对弈”的比喻走,热火所需的就是尽快大量兑子、尽快清空棋盘,到最后他们“比对手多一个车或两个马”的优势就能显现,就像第四场人们看到热火从第一节就将节奏提到最高挡、担心他们第四节的体能和犯规次数,而随后比赛证明:如果他们足够早得进入“后盘阶段”,他们并不需要最后六分钟。
(编辑:木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