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 > NBA新闻 > 马刺
别了,两双男 解析联盟中“两双男”消失之谜
来源: 腾讯体育     2013-06-19 09:59:00

  17.2分、9.7个篮板,作为马刺最稳定的球员,总决赛五场打完后,蒂姆・邓肯已在今年季后赛中交出如此数据;对面热火的领军人物勒布朗・詹姆斯,数据则是场均25.1分、8.1个篮板、6.5次助攻。显然,两位巨星的发挥都足以令人称道,但一个小小的遗憾是:他们都没能达成场均两双。

  本季常规赛,能够场均拿到两双(即“double-double”)的球员

  共有8名,多为大卫・李、扎克・兰多夫、艾尔・霍福德之类的内线悍将;进入季后赛,这一俱乐部的成员削减为5人,分别是德怀特・霍华德(4场比赛,场均17分、10.8个篮板)、保罗・加索尔(4场比赛,场均14分、11.5个篮板)、欧米尔・阿西克(6场比赛,场均12.3分、11.2个篮板)、凯文・加内特(6场比赛,场均12.7分、13.7个篮板)和扎克・兰多夫(15场比赛,场均17.4分、10个篮板)。除了兰多夫之外,其他四人在首轮就匆匆出局,影响力有限。换言之,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整个NBA联盟只有Z-Bo一位场均两双球员。

  也许你没有注意到,2007-08赛季,共有11人在季后赛中场均上双;2003-04、05-06、06-07、08-09赛季,则各有10人完成此举;2000-01赛季,共有9人,2001-02、04-05赛季,各有8人,2002-03赛季,共有7人成为季后赛“场均两双俱乐部”成员;就连2010-11赛季和2009-10赛季,也都各自有6人“入围”。暂时抛开特殊的缩水赛季不谈(特殊赛制影响了球员状态,只有4人季后赛场均拿到两双),看看今年的数据,一个显而易见的规律浮出水面:2000年之后,季后赛两双者逐渐变得凤毛麟角,在眼下的季后赛里,两双男们似乎更是跌入低谷。

  以下五个原因,或许可以解释联盟中“两双男”的消失。

  一、不少巨星缺席季后赛

  以下数字令人震惊:2012-13赛季常规赛,NBA上赛季的15位第一、第二、第三阵容球员,加起来一共缺席了至少297场比赛;两年前,在同样是82场常规赛的赛制下,前三阵容的球员们一共只缺席了115场比赛。安德鲁・拜纳姆(膝盖手术后仍缺席了整赛季82场比赛)和凯文・拉夫(赛季共缺席64场比赛)两人的缺席场数,已超过2009-10赛季前三阵容球员在2010-11赛季缺席场数的总和。

  显然,不少联盟一流球星因为伤病无法参加季后赛,或者让母队无法进入季后赛,身为“两双”主力贡献者的他们一旦缺席季后赛,遍地寻不见“两双”的情况也就变得自然。别的不说,“两双机器”拉夫和朗多,只要能进入季后赛,十有八九能继续打出“两双”,可现实是他们因伤在本赛季出战寥寥,也没有办法在季后赛中延续神勇。

  二、大个子彻底衰颓

  自从上世纪50年代末出现数据记载以来,在每一个单赛季,NBA一直都会有一位场均至少拿到20分、10个篮板的球员。然而,在已经结束的2012-13常规赛季,我们第一次没看到“20+10”式球员的出现。

  相较于后卫,大个球员一直是“20+10”俱乐部的主力军。自1950-51赛季至今“20+10”俱乐部的289位成员中,其中有211位的身高达到6尺9(2.06米)或更高,约占成员总数的73%。然而,在本赛季场均得分排在前十的得分手中,只有两位能达到2.06米(杜兰特和阿尔德里奇,前者还算不上正经大个),今年大个得分势头下滑,非常明显;更重要的是,本赛季,一些兼具得分和篮板能力的强势内线,活动范围集体向外线靠拢,篮板数据也出现了滑坡。

  兰多夫将内线让给了马克・加索尔,转而在外线持球、策应,而邓肯更习惯在高位接球投篮或做策应,内线背打几乎绝迹;格里芬在本赛季虽然背打比例增加了23%,但多数时间却热衷在高位作轴,在场均篮板数下降的情况下,助攻数却达到了生涯新高;阿尔德里奇在开赛初宣称要往内线多打,但开拓者主帅斯托特茨却要求这名全明星尽量在外围跳投,以拉开空间。优秀内线站位离篮筐越远,在得分有了保障的情况下,篮板球想上双,就变得非常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优秀大个子无法兼顾得分和篮板的双丰收,“20+10”绝迹成为必然,连降低一个标准的场均两双,也受到影响,开始出现“绝迹”倾向。

  三、缓慢节奏扼杀统治数据

  不少人注意到,眼下NBA比赛的节奏,比数十年前慢多了。对NBA球员而言,场均得分和篮板个数的下降,是因为他们在不自觉中减少了出手。

  2012-13常规赛的球队场均出手次数,大概比上世纪70年代某个赛季的联盟场均出手次数减少15%,如此节奏变化在进攻端带来的影响是,若干场均得分在23分的球员,得分将下落到20分以下;同样,在较多的进攻回合中场均能得到11个篮板球的球员,篮板数也会降到个位数。

  关于这个理论,有以下数据作为支持:本赛季,有11位球员场均得分在20分以上。十年前,场均“20+”球员数量,是多出两倍的26个(这其中包括刚刚“达标”的最后一季乔丹)。再退回十年,在1992-93赛季,共有19位球员场均得分超过20分,赛季场均19.9分的尼克・安德森则不过是差一点达标。如果我们回望1982-83赛季,就能发现当时至少有25名球员场均得分至少超过20分,还有四名球员,仅以半分之差无法达到标准。同理,既然在现有的进攻节奏下,每场得到20分更为困难了,每场得到10个篮板(抢篮板比得分更难)的可能性也就更小。

  常规赛尚且如此,到了讲求防守、主张肉搏的季后赛,节奏放慢成为更为主流的趋势,球员们“刷”数据变得更加艰难。马刺和热火或许是这股死气沉沉潮流的逆反者,总决赛里,两队你来我往,投的欢畅。问题是,即便节奏明快,两支球队里也无法出现一名场均两双的球员,这恰恰从侧面映证,其他“慢腾腾”球队想在季后赛中拥有一名两双球员,会是多么不易。

  四、小个仍不是两双男主流

  近十年来,朗多、保罗、德隆都曾有过季后赛场均两双(得分和助攻)的表现,基德 甚至有过一个场均三双的单季季后赛(2006-07赛季,场均14.6分、10.9次助攻、10.9个篮板),但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直到今天,你仍然无法指望后卫们成为“两双”俱乐部的常客。朗多或许能算一个例外,但他之外,你真的找不到合格的候选人。

  2008-09常规赛,身处黄蜂的保罗能得到场均22.8分和11.0次助攻,延续了2007-08赛季的强势(场均21.1分、11.6次助攻)。对于联盟来说,这是之于大个子拿到两双外更引人注目的数据。因为,在保罗之前,联盟上一位能上演得分助攻“20+10”表现的球员,还要追溯到1992-93赛季的蒂姆・哈达威,当时他在那个赛季场均拿到21.5分和10.6次助攻,此后,这个数据就沉寂了14年。

  当年季后赛,保罗一鼓作气,拿到场均16.6分和10.6次助攻的两双,打出一个令人难忘的赛季。然而,在加入了球星更多的团队(快艇)之后,保罗的上场时间有所下降,数据也有所减少。近两年季后赛,保罗的场均助攻分别为7.9次和6.3次,离上双距离遥远。德隆的情况和保罗类似,在犹他的最后三季季后赛,他每年都能拿到两双;可到了布鲁克林,他只打了一年季后赛,助攻数也滑落到场均8.4次。

  联盟领衔的两名后卫,在冲击季后赛“两双”时已显得力不从心,就更不用说那些小个子中的平凡者、新手和老兵了。

  五、抱团影响单人数据

  本赛季,不少球星抱团而战,某种程度而言,影响了各自的状态与数据。

  在科比和加索尔身边打球的一大后果是,今年霍华德的出手次数明显下降,本季场均只有10.6次出手。在魔术期间的最后两个赛季,他的出手次为13.4次。出手次数减少,得分自然也就减少了。虽然他还勉强在季后赛中达成场均两双,但如果情况继续不变,他在明年很可能掉出两双者行列。

  霍华德之外,波什在加入迈阿密热火前,也曾在3个常规赛季中有着“20+10”的华丽数据,季后赛中也两次接近这个标准。然而,在他加入热火后,篮板直线下降,队友詹姆斯的篮板却每年增加,今年常规赛场均8.1个,生涯最高。长此以往,波什根本不可能成为季后赛“两双男”。

  两双是一种华丽数据,在季后赛这个残酷而高规格的舞台上,更能折射出球星的全面、恐怖、伟大。“两双男”的消逝,与今年季后赛多数时刻的波澜不惊放在一起,不禁让人怀念:以往的那些震撼人心、一场接一场的个人表演,如今都到哪里去了?

  两双之死,背后是球星凋零。那些曾经的两双机器,邓肯、诺维茨基、加内特廉颇老矣,基德直接当上主教练,连Z-Bo都已30出头。长江后浪推前浪,新生代的球星们,需要用更多的两双,来展现挺身而出的态度。

  (编辑:木心树)

下载直播TV手机版,省流量更流畅

点击下载
  • 密码强度:弱
  • 网络用户使用协议

已有帐号?

快速登录

  • QQ 登录
  • 微博登录
  • 微信登录

再消费
升级为
签约主播
个人中心
登出
操作提示